2008年9月11日星期四

西泽保彦《死了七次的男人》读后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SF(Science Fiction科幻)推理,之前看过Philip K। Dick的有推理元素的SF的电影,比如《少数派报告》和《记忆裂痕》,前者在逐步铺陈舒展开那个未来世界的特质的同时,悄然地拈玩起凶手意外性的推理元素,而后者则是在悬念主线之中探伸出轻巧的布局枝蔓。而以推理作为中心,SF作为修饰,我还是第一次接触。

-------------------------------------------

超现实与世俗交错的黑洞轮回

-------------------------------------------

小说开场干脆利索地让尸体俯倒在所有涉案人之前,开篇挑明推理才乃作者所冀诣的熠然之采。然后,随着凶案现场的煞笔,小说开始描述第一人称叙述者超现实的“体质”,在介绍这一“体质”时,处处潜藏着为“死了七次”的布局所度身架构的时空黑洞规则,而对这一SF背景介绍结束后,视角很快移向了案发前夕,人物的出场,特殊的场景和因素,以及虽然在本格推理中读者关注权重不是很高的动机,都进行了交待。当然在超现实背景之上的动机是最世俗化的遗产争夺。因此,不管这部小说之中硬推理的成分到底有多少,阅读体验还是偏向于推理而不是SF。

------------------------------

传统推理的镜像对应

------------------------------

传统推理通常都会涉及到对于每个涉案人员的询问,不管是警方正式的审问,私人名侦探顾左右而言他的迂回闲聊,还是法庭推理的交叉询问。而每次询问都是对案情进行了一次重复的叙述。当然这些对于同一案件的重复版本,或增加了细节,使得案情的脉络清晰起来;或颠覆了对于罪案原有的刻板印象。在《死了七次的男人》中,这种同一案件的版本反复同样存在,不过重复的方式因为有了SF的超现实背景而略显不同。我们的主视角侦探可以切身体会到原版本的案情,并从细节上理清各个细枝末节对于结果所产生的影响。看过电影《蝴蝶效应》,虽然也是讲述童年某次时间的些许变化而对各个人今后的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电影只是采用了蝴蝶效应这个概念来组织宏观剧情,电影的情节只是对于这个概念的一个图解性映像,究竟当年举动的些微变化如何让每个人物命运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我们是看不到这种蝴蝶效应具体的影响轨迹。而《死了七次的男人》则不同,其只关注于新年的那几天,因此作品有能力展现有三十多年人生经历但从非时空黑洞观点看尚未成年的主视角高中生对于所谓 “第一轮”现实进行轻微扰动而使作品中所谓的“抑制力”的约束和潜藏的内禀随机性之间产生意想不到的互动,同时,因为推理的逻辑连贯性和严谨性的要求,作品跟踪了时间发生的区间内各个人物的各种细节,而不断重复的时空黑洞则使这种跟踪和展现,从手法上更加容易自然呈现。

----------------------

诡计的SF基础

----------------------

看到有人说SF里面的诡计很依赖于故事背景的SF设定,SF推理则不一样。其实,个人觉得许多时候很难分清楚诡计和布局是否主要是基于SF的背景设定。而作为SF推理,其SF背景只是提供了一些新的推理规则,推理的逻辑性和公平性未必会打折。不过由于叙述性诡计小说的影响,由于小说中的某些暗示,我一直猜测是否小说里面还有某人也具有和“我”一样的“体质”,具体是谁就不说了,结果偏离了方向。-----------抑制力------------很喜欢抑制力这一个设定,因为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方向,具体就不点破了,呵呵。看了这本,很想看看其它的SF推理。

--------------------------------------------
相关内容
【媒体推荐】
  每年的一月一日,渊上久太郎都会和家人到外公家过新年。由于遗产继承的问题,新年期间气氛搞得相当不愉快。然而就在被灌酒灌到猛吐的夜晚,久太郎发现自己陷入了时空黑洞中,依照惯例,必须得重复九次这令人难熬的一天,时间才能继续前进…… 「拜托!饶了我吧!」当他这么抱怨时,却发现在这天第一轮活得好好的外公,到了第二轮却被杀死了!而外公要是在新年就死掉的话,遗产问题会引发更严重的家族冲突。没办法,他只好找出犯人是谁,然后在最后一轮中让外公存活下来。接下来的七天,等着他的是一连串不可思议的侦探之旅……  令人一看就?迷的创意设定与合乎逻辑的解谜,是西泽保彦作品的最大特色。《死了七次的男人》保证好看、新奇、又有趣!本格推理迷更是不能错过!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