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4日星期一

天童荒太《永远是孩子》读后(不泄底)


天童荒太《永远是孩子》读后(不泄底)


By Forhiding (OFplusAND)


 


书名:


永远是孩子


永遠の仔


作者:


【日本】天童荒太


 


------------------


沉抑的基调


------------------


双线交叠的叙述轨迹绵亘成宛如小说中石槌山的岩脉般厚重延长的篇幅。肇端自序章压抑扭曲的悲寂肆意地弥散在了小说场景的许多细节,不管是本该散发着人性温情的对老人的悉心照顾,还是本该彰显正义快感的罪犯逮捕,都淫浸在了被虽已逝去但任时刻萦绕啃噬着自我内心的无法抑制的无奈反思的自苦之中。


作为一部推理小说(至少是广义上的推理小说),小说中有着不止一次的杀人事件,由于絮长的篇幅,很难不去推谁是凶手,根据童年阴影的暗示,我也基本猜到了凶手。但是,三位主人公的往昔与今时交织起的击节之叹早已褫夺了推理神经的电脉冲和几次逆转所激起的肾上腺素,阅读时想要推究的反倒是造成三个人各自悲剧的内心缘起


---------------------------------------------------


被动的积极人生与消极的自我防御


---------------------------------------------------


阅读这部小说很容易想起东野圭吾的《白夜行》,童年的阴影,今的罪孽,两者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白夜行》中,男女主人公在童年阴影之后,似乎已无心去摆脱这些阴影烙下的痛苦,同时在自我的白夜之中,他人的痛苦和造成的伤害更是如草菅。而本作中,三人不管是由于机会、还是自我的努力,最后都从事正当甚至是崇高的职业。虽然他们实际上还是伤害到了他人,同时也更伤害到了自己,但是,他们本不想伤害别人。因此本作比起来,《白夜行》中锁闭在相互照映所形成的白夜之中的两位的所作所为,似乎太服务于情节和悬念了虽然《白夜行》的悬念也不是销量主打。而《永远是孩子》中,“动物园”的三个人很多时候伤害到他人,是由于对于已经受到的伤害进行的自我逃避式的心理封闭和自我防御,因此本作所引起的一声叹息更多的是出于他们想凭借自己的力量战胜过去却无奈而惋惜地行差踏错,而不像《白夜行》更多的是来自纯粹的逆转而主人公的所作所为却刻板地落入了“恶”的窠臼。


-------------------------------------


爱情成为悲情失格的砝码


-------------------------------------


本作今昔两条线索到最后都显露出了三人间的爱情,同时有些引起伤害(伤害自己和伤害他人)的举动都归结到了爱情上,这对于本小说似乎是一种降格。阅读时本来想探究一下这些举动和无奈结果的心理起因,但某些却简单地归结到爱情上,这不能不说有点失望。


 


总之,本作依旧可以归类为日式扭曲,当然比其它许多作品的日式扭曲少了点玄乎的歪理邪说,不过可能看惯了美剧《Criminal Minds》、《Lie To Me》旁观者式的冷静心理分析,对于这种煽染式的心理呈现总觉得不够直接。


 


---------------


相关简介


纯情少女久坂优希,坚信如果登上灵峰之顶便能“被神清洗罪孽拯救自我”。她和另外两个少年在登顶之后下山途中,好像被附体似的杀害了优希的父亲。三人把这个杀人事件密藏心中,走上了各自的人生道路。17年以后他们在命运之手的安排下重逢。后来优希的弟弟追究优希闭口不谈的“过去”,以及警方对优希身边发生的杀人事件的侦察,打破了优希平静的生活。然而,这只不过是最后的审判的序曲而已。


优希当了护士,那两个少年一个当了律师,一个当了刑警。围绕着优希的悲惨事件接踵而至。先是家中失火,灰烬里发现了优希的母亲。优希怀疑是弟弟放的火,惊恐万状;弟弟从词失踪。作为优希的精神支柱的长濑一郎和有泽梁平,对优希的感情纠葛也是扯不断,理还乱,互相猜疑,复杂纷纭。17年前的事件,被浓雾包裹着的深藏于灵峰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作者简介 · · · · · ·


天童荒太,1960年生于日本爱媛县。1986年《白色家庭》获第13届野性时代新人文学奖,1993年《孤独的歌声》获第6届日本推理小说悬念大奖优秀作品奖,1996年《家庭狩猎》获第9届山本周五郎奖。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