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之前是看过原著的,不过在观看之前几乎什么都记不起来了,不过当话剧开始后,那些真人化的细节逐步让我回忆起了看小说时的感觉,并且很快想起了凶手是谁。
看话剧的一个好处就是不费劲,用不着可以去记住每个人的名字,因为舞台上每个人的形象已经很鲜明了。不过相比较我看原著时候的感觉,舞台上的形象似乎太鲜明了一点,有时候甚至觉得表现地有点过了。看推理悬疑作品喜欢沉浸在那种悬疑的气氛之中,虽然不喜欢太过于压抑,也可以接受有些插科打诨,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希望保持那种令人屏息的猜疑气氛。不过小剧场舞台上每个演员都在很卖力的表演,感觉完全放开了,贾尔斯似乎很容易冲动,这好像和我在读原著的时候的印象不是很一样,好像印象中他不是这么张扬,是属于那种不引人注意,不会被人怀疑,但一旦被指出,就会让人感觉许多疑团都会应验的人物,而现在的版本中,他似乎只是一个爱家爱妻子的好男人;克里斯多夫的戏谑表演也不用多说了;帕拉维西尼的表演也很有意思,不过我觉得他应该将他那种滑稽倾向的表演稍微收敛一点,因为适度的戏谑油滑会让人对角色不信任,会怀疑这个角色就是凶手,但是过度戏谑之后,观众好像就忘记了去猜疑,悬疑的气氛就减弱了。倒是凯斯薇尔的悬疑氛围营造得比较好。不过她和莫丽是不是表现出的令人生疑的背景似乎让人觉得也有点过头,也可以稍微受收敛一点。梅特凯夫少校倒是很符合悬疑氛围。
可能是大剧场中表演会因为空间太大而削弱效果而小剧场中封闭的空间可以让人以自然的距离体味演员的表演。
不过观看的过程确实是一种享受,不用去记人物,不用去关注地点,只要看着谋杀在眼皮底下发生就可以了,呵呵。
————————————————
相关资料
《捕鼠器》是阿加莎·克莉丝蒂著名侦破名剧。
说起文学领域最有名的侦探小说作家,创造福尔摩斯的柯南道尔和大侦探波罗的阿加莎·克莉丝蒂无疑会立刻进入人们的脑海。与柯南道尔擅长抽丝剥茧的推理分析相比,阿加莎更擅长情节的铺陈、悬念的营造。无论是《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还是《尼罗河上的惨案》,在她笔下睿智侦探的带领下,读者得以心惊胆战却又欲罢不能地一步步接近罪案的本质。记得曾有一次,在她的一部小说连载期间,英国女王就因急欲知道凶手而亲自向阿加莎询问,而阿加莎则微笑着回答:“关于这一点,我自己也还没弄清楚呢,陛下。” 1971年阿加莎受封为英国女爵,史上因写侦探小说而受封的唯一人,当她于1976年1月12日过世时,她是历史上到目前为止最畅销的侦探小说作家,她的英文侦探小说大概卖超过十亿本,其它四十多种语言的翻译版也卖超过十亿本,超过她的只有圣经和莎士比亚的著作。 阿加莎也小说写作之余也创作了不少话剧剧本。在所有阿加莎的剧作中,1952年11月25日在伦敦首演而现在仍在上演的《捕鼠器》(Mousetrap)无疑是最出名的,也是史上公演最久的戏剧。这出由阿加莎写的经典谋杀推理剧,1952年11月25日首演。《捕鼠器》原名《三盲鼠》,是克莉丝蒂1947年写的30分钟广播剧,以庆祝当时玛莉皇后80岁大寿。这个剧适合大众口味的侦破剧既幽默又惊险,轻松而构思很巧妙。故事层层展开,观众急于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却又猜不到下一步会怎么样。
该剧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1948年冬天,在一个风雪交加的下午,伦敦西二区鸽子街二十四号发生了一起凶杀案。现场线索表明杀人犯已逃亡蒙克斯威尔。就在这个傍晚,在刚刚开业的蒙克斯威尔旅馆里,年轻的雷斯顿夫妇迎来了五位奇怪的客人,凶手在其中吗?危险还存在吗?次日下午,博可夏警察局的警官屈洛特也来到旅馆,他带来了更可怕的消息……
《捕鼠器》写下全球最长命的戏剧纪录,直到现在仍演出不辍,光是伦敦就有1000万人以上观赏过。自首演来,参与的演员超过320人。迄今为止,这部剧已上演了超过五十年,演员阵容也几经更换,可仍场场座无虚席。
看话剧的一个好处就是不费劲,用不着可以去记住每个人的名字,因为舞台上每个人的形象已经很鲜明了。不过相比较我看原著时候的感觉,舞台上的形象似乎太鲜明了一点,有时候甚至觉得表现地有点过了。看推理悬疑作品喜欢沉浸在那种悬疑的气氛之中,虽然不喜欢太过于压抑,也可以接受有些插科打诨,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希望保持那种令人屏息的猜疑气氛。不过小剧场舞台上每个演员都在很卖力的表演,感觉完全放开了,贾尔斯似乎很容易冲动,这好像和我在读原著的时候的印象不是很一样,好像印象中他不是这么张扬,是属于那种不引人注意,不会被人怀疑,但一旦被指出,就会让人感觉许多疑团都会应验的人物,而现在的版本中,他似乎只是一个爱家爱妻子的好男人;克里斯多夫的戏谑表演也不用多说了;帕拉维西尼的表演也很有意思,不过我觉得他应该将他那种滑稽倾向的表演稍微收敛一点,因为适度的戏谑油滑会让人对角色不信任,会怀疑这个角色就是凶手,但是过度戏谑之后,观众好像就忘记了去猜疑,悬疑的气氛就减弱了。倒是凯斯薇尔的悬疑氛围营造得比较好。不过她和莫丽是不是表现出的令人生疑的背景似乎让人觉得也有点过头,也可以稍微受收敛一点。梅特凯夫少校倒是很符合悬疑氛围。
可能是大剧场中表演会因为空间太大而削弱效果而小剧场中封闭的空间可以让人以自然的距离体味演员的表演。
不过观看的过程确实是一种享受,不用去记人物,不用去关注地点,只要看着谋杀在眼皮底下发生就可以了,呵呵。
————————————————
相关资料
《捕鼠器》是阿加莎·克莉丝蒂著名侦破名剧。
说起文学领域最有名的侦探小说作家,创造福尔摩斯的柯南道尔和大侦探波罗的阿加莎·克莉丝蒂无疑会立刻进入人们的脑海。与柯南道尔擅长抽丝剥茧的推理分析相比,阿加莎更擅长情节的铺陈、悬念的营造。无论是《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还是《尼罗河上的惨案》,在她笔下睿智侦探的带领下,读者得以心惊胆战却又欲罢不能地一步步接近罪案的本质。记得曾有一次,在她的一部小说连载期间,英国女王就因急欲知道凶手而亲自向阿加莎询问,而阿加莎则微笑着回答:“关于这一点,我自己也还没弄清楚呢,陛下。” 1971年阿加莎受封为英国女爵,史上因写侦探小说而受封的唯一人,当她于1976年1月12日过世时,她是历史上到目前为止最畅销的侦探小说作家,她的英文侦探小说大概卖超过十亿本,其它四十多种语言的翻译版也卖超过十亿本,超过她的只有圣经和莎士比亚的著作。 阿加莎也小说写作之余也创作了不少话剧剧本。在所有阿加莎的剧作中,1952年11月25日在伦敦首演而现在仍在上演的《捕鼠器》(Mousetrap)无疑是最出名的,也是史上公演最久的戏剧。这出由阿加莎写的经典谋杀推理剧,1952年11月25日首演。《捕鼠器》原名《三盲鼠》,是克莉丝蒂1947年写的30分钟广播剧,以庆祝当时玛莉皇后80岁大寿。这个剧适合大众口味的侦破剧既幽默又惊险,轻松而构思很巧妙。故事层层展开,观众急于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却又猜不到下一步会怎么样。
该剧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1948年冬天,在一个风雪交加的下午,伦敦西二区鸽子街二十四号发生了一起凶杀案。现场线索表明杀人犯已逃亡蒙克斯威尔。就在这个傍晚,在刚刚开业的蒙克斯威尔旅馆里,年轻的雷斯顿夫妇迎来了五位奇怪的客人,凶手在其中吗?危险还存在吗?次日下午,博可夏警察局的警官屈洛特也来到旅馆,他带来了更可怕的消息……
《捕鼠器》写下全球最长命的戏剧纪录,直到现在仍演出不辍,光是伦敦就有1000万人以上观赏过。自首演来,参与的演员超过320人。迄今为止,这部剧已上演了超过五十年,演员阵容也几经更换,可仍场场座无虚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