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5日星期二

Ellery Queen 《The Roman Hat Mystery》读后(涉及情节)


艾勒里।奎恩《罗马帽子之谜》读后(泄露情节)



这是我读的第四本国名系列。现在读推理小说,不像有段时间只在意惊人的诡计,而是渐渐学会了欣赏不同作者自己的独特风格。这部《罗马帽子》是国名系列的第一部,许多风格似乎并没有完全成形,中间的“向读者挑战的一份信”只是以“幕间休息”的雏形出现。不过,其严密的逻辑推理风格确实清晰可见。
小说中关于警方办案程序的描述相当繁琐,可能这些描述对于当时的读者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虽然这些描述的风格似乎更接近社会派。当然社会派好像只是日本推理的流派。
小说推理的部分是相当的精彩的不过个人觉得还是隐瞒了线索,这可能是叙述方式的问题,如果把那一条线索也交待清楚的话,小说的前半部分可能更加冗赘了。这条线索就是作者似乎没有交待:由于舞台的情节,凶手虽然为主角,但是还是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在舞台上出现。没有了这一条线索,恐怕很难推理处凶手。在小说之中,安排了专门的章节让奎恩去剧院观看了演出。很明显奎恩们获得了这条线索,但是读者没有。
其实,在阅读小说的一开始,看了小说中关于死者恶劣背景的描述,觉得有点像反映社会阴暗面的犯罪小说,不过对于奎恩还是有信心的,呵呵。


2007年9月16日星期日

Claytom Rawson 《Death from a top hat》读后



讲讲几个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吧。
1) 最后的推理中,列举了诸条论据,对自己的推理结果进行论证,十分过瘾。不过感觉这些罗列显得有些堆砌,缺乏一定的挈领线索,有些显得比较地后验附和,而不是先验地演绎。不过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2)其它细节的推理,比如汽车中的消失等,从诡计的实现到诡计的目的,一步一步的推进,让读者始终在自我思考的验证和推翻之间徘徊。读者可能会推测出小说中侦探的一部分推理,但是对于事实真相的逐步展现仍然感到惊叹。
3)不在场证明的表格。虽然用处不是很大,但是有助于读者阅读的便利。不过我是在手机上看的,排版完全乱掉了。
4)有一个印象很深刻的细节,警察对我们的魔术师侦探说,他比菲洛.凡斯还讨厌。我当时看得觉得很有意思,之前刚看了一部Van Dine的作品,里面那副一本正经地援引架势有时确实挺不喜欢,其打乱了整个线索前进的步伐。
PS:十分感谢伤痕辛勤的翻译。

2007年9月9日星期日

有栖川有栖《俄罗斯红茶之谜》读后

有栖川有栖《俄罗斯红茶之谜》读后
之前看过有栖川有栖《英国庭院之谜》里面的几篇,但由于涉及很多日文的文字游戏,连什么浊音、半浊音都上了,当时我对日文一窍不通,因此看得比较索然,半途掩卷。还记得看《名侦探柯南》剧场版《世纪末的魔术师》里面日文和俄文的文字游戏看得也有点无趣。现在总算略有日语知识,因此对于小说里面涉及的日文字符不会感到那么纯粹的符号化。
谈到经典的推理短篇,很容易想到福尔摩斯、布朗神父系列和《角落里的老人》。福尔摩斯的短篇许多是某个初级刑事鉴定技术的应用示例,而为这些应用示例进行包装的是一个具有个人英雄特征的名侦探;布朗神父短篇核心许多是诡计布局所构成的意外性结局,而将在这些意外性结局进行填充,而使其故事化和篇章化的则是布朗神父从自己受宗教传统束缚的理性直觉中生发的摇摆于盲目和逻辑之间的大段言论:《角落里的老人》则直接的多,其似乎更符合大家所接受的经典本格形象,诡计、安乐椅侦探、以及一个用于反衬的人物。不过,其对于角落里的老人很是大加渲染,凸显了其神秘性的一面。
而《俄罗斯红茶之谜》虽然里面也有火村英生这个主角,但总的来说,他不是一个令人印象十分深刻的鲜明形象。虽然作者也时刻不忘提及他的过人之处,但是其作用更多的是让火村对于案件的介入更加地合理化,而不是塑造一个福尔摩斯式的经典侦探形象。有栖川有栖的重点是放在了本格布局之上。
作为短篇,布局不可能太惊艳,但是每一篇都让人获得一定的阅读乐趣。《动物园的暗号》的多角度暗号解答(我个人觉得这一篇作者写得比读者读得爽,因为发现那个暗号布局对于作者来说可能是个惊喜),《天棚的漫步者》中暗号的幽默解答,《红色闪电》中巧合的串联,《Rune的指引》中跨文化的文字游戏,《俄罗斯红茶之谜》经典推理式的场景,《八角形圈套》的小巧诡计(这种类型的诡计柯南里面好像挺多的),都让人会心一动。
看完了这本《俄罗斯红茶之谜》,我又有点想重新去看那本《英国庭院之谜》了。

2007年9月3日星期一

阿加莎.克里斯蒂《One, Two, Buckle My Shoe》/《The Patriotic Murders: An Overdose of death》读后


当时在火车上通过手机看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过量死亡》(《牙医谋杀案》、《One, Two, Buckle My Shoe》、《The Patriotic Murders: An Overdose of death》)。
依旧有阿加莎式的错综人物设置,两个牙医,两批病人,想很清晰地梳理清两个牙医在各个时段的病人也要稍微留点神。不过也不要忘了,阿加莎属于舒适推理,和硬生生编制的时刻表不属于一类。记得在看《葬礼之后》的时候,一开始整个家族的成员就一下登场了,而且其还不像某些作品一样,会有专门的段落介绍人物,家里的男女主人分别是谁,大儿子是加什么名字,其妻子是谁,儿子是谁,女儿是谁,女儿的男朋友是… … 阿加莎通过人物的对话中偶尔随意提及、零碎不完整的姓、名、昵称、头衔等来交待整个人物网络。当时看得必须回过头清理一下。不过,还是不要忘记了阿加莎的总体风格,因此不用望而生畏。
这部小说谋杀的发生还是属于传统的推理现场,但是情节的发展中引入了其它类型流行小说的元素来迷惑读者和增添氛围,这让人想起了阿加莎的《鸽群中的猫》。因此,想看一下英式古典舒适推理的人可能会有一点失望。
虽然线索的铺设也可以算比较充分,推理也可以说有理有据,不过最后的结论还是有点跳跃。
——小泄露——
有一个英文名字还是透露了一点线索的。
————
相关内容:
New York Times
A real Agatha Christie thriller... A swift course in unflagging suspense that leads to a complete surprise. --This text refers to the Paperback edition.
New York Herald Tribune
This is major Christie. --This text refers to the Paperback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