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8日星期四

艾勒里·奎恩《中国橘子之谜》读后(微涉情节)



艾勒里·奎恩《中国橘子之谜》读后(微涉情节)



这部小说主要的看点在于倒置和密室。
关于倒置,在谜底揭晓的时候,因为对于欧美宗教风俗的不熟悉,大多数中国读者只能以获取博闻的态度被动接受小艾的推理,对于诡计虽然能够理解,但是缺乏本土环境的感同身受,真相揭晓时“原来如此”的惊愕以及与原有感知背景的印证这两者虽非完全缺失,但也只能是若即若离地隐约飘过脑际。在小说之中,倒置这一元素除了在主体诡计上施用之外,还铺陈出若干的迷惑性支线,不过这些迷惑性的支线显得有点与主线脱离。在最后的解谜之前,读者可以头脑十分清楚地感知到,小说进行到某一章节,某条支线已经结束了,而且这应该只是一个迷惑性的布局。
而关于密室,之前看过一些评论说过于复杂。其实我觉得这个密室的机关其实不是很复杂。密室涉及到的元素不是很多,横沟的本征杀人事件之中的密室就涉及很多元素,可能是没有图的缘故,纯粹从文字上理解还是要费点脑力的。这个密室复杂的地方在于操作比较复杂。许多密室小说只要把密室的构造解释清楚,密室的原理也就清楚了,就算密室的实施操作难度很大,但是小说只要交待说凶手十分小心等,就可以了。但这个密室,装置的布置只是第一步,操作才是关键。
在小说中作者提到了一些中国的情况,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里面提到中国的学生必须在课堂上大声朗读,而这是为了让老师知道学生确实在进行学习而没有偷懒。美国人把附庸风雅的摇头晃脑十分现实地解读为了课堂教学督导的实际用途,十分有趣。
——————
相关内容
情节梗概:一位陌生的访客进入了科克先生的接待室。几个小时后,人们发现,门从里面锁上了。打开来,是一具尸体和诡异的场景。没有人知道,死者是谁


2008年2月15日星期五

阿尔弗雷德·爱德华·梅森《箭屋》读后



A. E. W. Mason 《The House of Arrow》
这是一本有着典型的欧美黄金时代风格的作品。
人物
办案方贯穿小说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涉世未深的年轻律师,神魂颠倒在内心悸动的痴迷之下,另一位则是在内敛城府间中和着戏谑幽默特质的哈纳得侦探。小说的叙事在弥散着年轻律师的青涩情感和哈纳得不为乐天戏谑遮掩的深邃洞察力的背景之上,顺着被作者精心隐藏的解谜主线,徐徐地在法国乡间的慵懒阳光下展开。
线索
其实,从公平性角度来说,小说没有很好地告知读者推理的关键线索。令人影响深刻的线索有哈纳得在塔顶的所见和房间时钟线索的提示等。既公平地交待这些线索,又不过早地暴露谜题,文字似乎有些力不从心,似乎影像化的手段更容易实现,比如仅仅在画面之中展示,但不去强调,知道最后公布谜底的时候再指出。因此,如果拍摄成影视的话,似乎更有趣味一点。
动机
动机似乎有点牵强,不过品味黄金时代古典本格推理时不必太计较这一点。作者对于人物似乎有着十分类型化的评判,比如邪恶等,作者写此书是五十九岁,不知是因为此书为推理小说,人物的塑造不过过于计较,还是作者依旧有着一份童心,呵呵。
————
相关内容
梅森是英国古典推理小说家,《箭屋》是他的代表作。小说一开始,在豪宅里的富孀逝世时,遗产继承人贝蒂·哈洛涉嫌下毒毒死老妇。在受到怀疑后,她请求英国的律师代表前来维护她的权益;律师和神探来到豪宅后,许多本来清楚简单的事情逐渐显露出复杂的另一面;而宅中众人在侦探的细心询问下,也纷纷露出不为人知的各种秘密,凶杀案就这样逐步走向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