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6日星期六

安东尼 伯克莱的《毒巧克力命案》读后(泄露谜底)




过很多介绍,很心动地开始看了安东尼·伯克莱的《毒巧克力命案》。有文章认为其是最"推理"的推理小说。在地铁和等候他人的零散时间之中,看完了这部小说。


小说开场很干脆,简洁地叙述案情,接下来就是六个人分别推理出真相,看起来似乎很爽的,不过看下来却感到失望。


说是推理,但感觉解释猜测。一方面,抓住一个证据後,很随意地演绎出一种可能性,并且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唯一的。另一方面,对凶嫌进行心理分析的时候,过于绝对。比如对于性别等的推测。


所以,对于相同的证据推演出相反的结果,也就不奇怪了。但感觉作者还在拿这一点在卖弄。


其实,阅读推理小说时,对于推理的严谨性许多时候并不是那么苛求的,只要有一两处亮点,我就会觉得小说很棒。这些亮点可能是诡计,也可能是推理。不过这部小说的卖点就是推理,一个案子的六个不同推理,整个创意不错,但是稍微仔细看一下每一个推理,就会觉得都是些没头没脑的即兴猜测,有时候,小说写道里面的人物都对与某人推理的严密性感到赞叹,对于推理结果的无可辩驳性表示认可,对于该结论与其它结论的矛盾性的时候,我就觉得好小,那根本就不算是推理。


小说里面写道受害人的丈夫说其妻子和他打过赌,但是根据受害人的性格,推断丈夫在撒谎,于是根据这一点以及其它一些线索,推理出丈夫是凶手。后来,另外一个人又说也有可能丈夫说的是实话,因为有某些心理因素起作用。其实,前一个推断本身就过于武断,也许根据其它的一些线索,可以认为凶手是丈夫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根据受害人的性格而作出的推断本身只能是一个启发性的提示,而不能作为重要证据。


其实后面的有些推理还是有点意思,不过有些简直和臆测没什么区别。也许许多安乐椅侦探也是如此,但是那些小说并不是拿严密推理本身来作为卖点的。


相关资料:


一位先生在他经常流连的私人俱乐部里,得到一盒别人寄给他朋友的巧克力,他带回家之后,他的太太吃了巧克力却被毒死了(包着酒的巧克力里被巧妙的换了毒药)。这是谁下的手?为了什么?目标是要谋杀那位收到包裹的朋友,或者是死者的先生,还是死者她本人?受害人之死是意外的牵连,还是蓄意的规画?又如何可能规画?警方侦办这个奇特的案件,立刻陷入了胶着,毫无线索与头绪,不得不求助于一个由各种爱好推理艺术人士组成的业余社团「犯罪圈」(Crime Circle)来帮助查案,不料其中六位推理小说迷竟分别找出六个完美的推理结论来;六个不同结论都能有效解释案情,也就是都能合逻辑地「破案」,但事实真相只能有一个,哪一个推理才是真相?或者都不是,事实另有面貌?



没有评论: